华夏蘧璩琚氏宗亲会官网
029-86790888
新闻资讯

一门两节烈,光耀两门楣

发布时间:2022/11/8 浏览量:11114

   桐城最著名的五大族“张姚马左方”,似一盏明灯,照亮着这座历史名城的过往。闲暇之余,常常捧读这座城市各族的过往与逸事,常常陷入莫名的感动与自豪。因自己是桐城璩方氏,故对本族历史更是多加关注,因长房璩氏世德堂与我族迁桐时是兄弟,所以一直以来家谱修订秉承一脉相承,分修合订,在一套谱上,因此也很熟悉他们的历史,今天的逸事就缘于世德堂两位女性,一为烈妇,其后人为节妇,并把一个赤贫如洗的寒门,发展成枝繁叶茂,成为鼎足于城内豪门的坚辛过往。因从小爱好历史,故而对家谱亦是十分痴迷,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同道中人。去年左氏网名“左家宕农民”,真名叫左钱的先生,与我聊起左氏谱中的有位诰赠二品夫人的璩夫人,故事十分感人,让人不禁心酸泪目。于是左先生发来了璩夫人在左氏谱上的记录,看过后,我深深的震撼了。我摘录如下“行恕,世则公长子,字仲言,诰封资政大夫。乾隆八年癸亥(1743年)六日二十八日生,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年三月二十七日卒)。配璩氏,诰封夫人,早年公疾,刲股罔济,时翁姑双老,遗孤甫週龄,不忍以节殉,而以节著。家贫甚,以铖工供堂上菽水及教子褚墨费,累勤积瘁,饮雪茹冰,数十年如一日。然齐公读书成立,孙曾济济显扬,寿陟九旬,眼观五代,识者以苦节之报云。钦旌节孝,建坊于花山保二甲相公庙傍,祟祀节孝祠,事载县志。乾隆十年乙丑(1745年)二月六日生,道光十五年(1833年)正月二十日卒,合葬小龙保六甲陈家冲宜庄宅前。生子一:其哲”。从谱上能看出,左仲言虚岁二十七就辞世了,儿子其哲才一岁。璩夫人割股肉以疗其夫之病,在古代医疗不发达时,古人认为用亲人的肉和药一起食用,能治好病人。其时左家一贫如洗,上有年迈体弱的公婆,下有才一岁的幼儿,夫人本来是准备殉节的,不忍一家老小就此无生路。忍痛强拖弱体,撑起了左家的门户,并让独子其哲考取了秀才,孙子们个个成为翘楚,并亲眼见到五代,以八十九岁高龄谢世。所有见到的人都认为夫人是苦节感动了上苍,让左氏一门繁昌发达,自己也高龄而终。上报朝廷,钦旌节孝,并建牌坊于花山保,并供奉于节孝祠,事迹记载于县志,可谓荣耀之极。古人能够拥有一座贞节牌坊是件无上荣耀的大事,是今人无法体会到的。而能得到这个荣耀就是以女子守节为代价,一般来说,守节为节妇、烈妇、烈女三种,节妇是指丈夫死后不再婚,终身独守空房。清代更重视寡妇守节,抚养幼孤,侍奉公婆,表彰节妇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延续香火是古代婚姻最重要的目的,丈夫虽然死了,但夫家的香火不能断,所以“立节完孤”的女子是最称颂的。如果孩子将来有了功名就会被封为诰命夫人。

    我把璩夫人在左氏谱上的信息发给了世德堂宜青,他熟知谱事,很快发来了信息。七修十七卷绍燧公支下尚垦公的女儿嫁于庠生左仲言,继续往上溯源,原来是广东道御史璩伯崑之长子贡士璩宣的后人。璩伯崑夫人王氏是烈妇,崇祯十年,璩伯崑正在往南京路上,赴南闱乡试,王夫人与儿子在原籍桐城。当时正值兵乱,王夫人偕两子避乱准备遁入龙山,不幸途中遇乱兵。乱兵挟夫人入贼巢,夫人不从,在杀一子的惨状下,夫人刚烈,大骂乱军,亦死于刃下。清朝定鼎后,夫人节烈事迹为绅缙申请于官府,后入祀烈女祠,事载县志。其次子璩寀中顺治丁酉科举人,这科乡试被史上称为最大科考案,桐城名门桂林方也因这科乡试牵连,而发配塞外宁古塔,璩寀被押解北京再次复试,中了三十六名举人。据同治四年四修《璩氏族谱》载“母王夫人以骂贼被杀,公终身隐痛,思擢巍显仕,上邀旌表而卒不得遂,虽夫人节烈蒙当事采入府县志书,崇祀烈女祠,公之心终以未是也”。璩寀终身为憾的是,自己取得功名,上报母亲建牌坊,这个愿望终究成空。道光续修《桐城县志》载:璩伯崑妻王氏。伯崑官武宁知县,崇祯丁丑,寇掠于乡。时长子宣被围,王遣次子寀,奉宗器避贼,自携两少子。贼追至方家湖,欲驱之归。王骂曰:汝视我何人,而欲迫之去耶。贼怒,杀其一子以恐之。王愈骂曰:何不速杀我,贼掠其幼去,王夺之。复曰:头可断,子不可从汝作贼,贼怒之。这件刚烈不屈的事件,明末乱世也仅有一块匾记载,到了清初才广为人知。《璩氏族谱》记录如下:事载府志可考,后郡邑上其状旌其烈,巡方(天子派出巡视四方的大臣)以元玉公蒞武宁,姑缓其奏,仅锡以匾曰“贞节不磨”。本朝(清朝)初年邑之缙绅,白事其于县,以夫人入烈女祠至今,春秋祭祀不绝。

道光续修《桐城县志》内页

   道光续修《桐城县志》载:“璩伯崑,字少甫。少有才名,为诸生,试辄超同辈。崇祯间,以明经中副车,授江西武宁令,其地为汉海昏侯封邑。明初陈友谅余裔世聚于邑西之柯源洞,出没无常,旧设铜鼓营以镇之。伯崑政平讼简,威惠并用,孚以诚信,顽梗悉化。又为均赋清亩,划弊定画一之,征民食其利,立祠祀之。邑大盗熊化元,素为江右患,督抚常悬赏勒捕,不能获。至是首服,曰:‘我不惜一死,累贤侯也。’其德如此。至课士劝学,登贤书如卢龙图等十余人,文教尤著。既以治行卓,征试广东道御史。因病乞归。淡素自甘,隐龙山中十余年,足不履城市以终,著有《政略·石湖》集,年七十二”。璩氏谱他的传略上“所有余禄分诸戚党之贫者”,可见他是个看淡名利,体恤生活在下层的贫民,有隐德之君子。璩伯崑生于万历八年(1580),中了崇祯十二(1639)年己卯科副榜,我算了下,桐俗六十岁时中的副榜。人生只要努力终究有回报,不在于年龄的早迟,他就是励志的范本,从他夫人诰封淑人,可以看出璩伯崑官至三品。六十岁还是副榜,实则是贡生,努力奋斗才是人生通往巅峰的基石,我们有什么理由躺平。

    璩伯崑的女儿嫁与怀宁方伯刘公十子郡庠生刘若安,翻阅史料,这位方伯公就是山东布政使刘尚志,明隆庆五年进士。其一家三代四进士,子刘若宰、刘若宜、孙刘馀漠。特别是四子刘若宰1627年乡试第四名(经魁),1628年一甲第一名状元,让刘氏成为一方望族。这里有个插曲,为找寻刘氏谱事,我请求人民大学张全海教授,张教授不辞辛苦寻找到了,并发给我了,刘氏谱载的竟然是璩伯崑孙女,从出生年月可以判断出是举人寀的姐姐。左氏节妇璩夫人是璩氏十四世,她的祖父叫绍燧字绍骖,生康熙十八年。谱上记载是娶的举人姚孔鋠女儿。桐邑的谱牒文化足显这座小城文化底蕴深厚,热爱并深研的邑中人士真是太多了,这方土地这里的人们,除了赞叹,我找不到太多谥美之词。麻溪姚氏姚辉先生发给了我姚谱上的记载,绍燧原来是名臣姚文然曾孙女婿,康熙癸已恩科顺天举人,湖口知县姚孔钧女婿,谱上明白无误的写着“长女适璩肇燧”,谱上名字有不同的写法很正常,各氏谱采录人士,有的根据口音直接录用。所谓姚孔鋠女婿是璩氏错误的录入,从姚孔鋠出生年月就能判断出。节妇左氏璩夫人生一独子其哲,字春霖,庠生。他的四子宜似于同治十一年曾捐银一千两入公,修祠置产,合族议将祖山三同碑西首遗穴给与安葬,正气堂立有议字。同济大学左克红教授对我说,其哲于左氏是特殊的,从这段文字看,确实是有大功于家族。一千两银子何其巨也,当时一个衙役就六七两一年,县令年俸四十五两,这是其一。另左氏一直不知道祠堂堂号,正是这页谱,找到了堂号“正气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往事已成云烟,只有这故纸堆里,透过浸漫岁月的文字中,感受着曾经的隐德君子。其哲生有六子:德智、德元、德恭、宜似、德沛、德溥。

    与左克红教授交流,左氏最著名者,莫过于忠毅公左光斗。左公铁骨铮铮,一身正气,与阉党魏珰抗争不惜一命,是桐城士子正气凛然的标杆,所以左氏堂号“正气堂”名符其实。守节抚孤的璩夫人夫家正是东林党党魁左光斗七弟左光先之后,天启四年(1624)举人,授建宁知县,平盗贼,有政声,迁山西道御史,直言敢谏,与兄光斗并称“二难”。从浙江巡按、浙江巡抚至太仆寺少卿衔江西道御史,卒后谥“贞介”,著有《左侍御公集》。左仲言是左光先六世孙,他的儿子们皆翘楚。次子德泰,字体夫,号芝圃,庠生。同知用山东曹州府单县典史,敕授登仕郎佐郎,诰授奉政大夫。三子德恭,字敬夫,号健亭,四品衔,户部山西主事,诰封朝议大夫。学富才优,习申韩业,开创幕道,盛行山东,同乡常欲建祠祀之。四子宜似,字海珊,号瀛士,廪膳生,花翎四品衔,刑部主事。山东候补知府,历署汶上、安邱、新泰知县,升授平州知州,诰授朝议大夫,居官有政绩,待人无私心,族党沾惠者至今德之。左氏建祠捐一千两就是他,对家族确实无私贡献。五子德沛,字尹生,号赢倦,郡庠生。女三,长适陕西蒲城大学士王鼎谥文恪公子,恩赐举人湖北候补知县。次适浙江府知府徐。三适进士河南阌乡县知县休宁朱熙宁。一直没弄明白,璩夫人的二品夫人,是怎么诰赠的。左家左霄先生熟知谱事,他告诉我:“二品实际属于捐典,因为其孙辈德恭、宜似、德溥都通过一定流程,以五、六、七品的官衔,分别获得了四品的品级。自嘉庆以后,因为朝廷缺钱,这种捐典的制度大为放松,这种通过议叙的三、四品官员是可以进一步通过捐纳取得二品的封赠”。璩夫人的四孙宜似,在夫人卒后,请求桐城派作家,鲁谼方氏方宗诚写传。《节孝左母璩宜人传》评价极高,左氏以左光斗精忠大节著于史书,璩宜人的节孝持家载于谱牒。“忠毅公精忠大节著史册,而孝子节妇彪炳志乘者不绝书。宜人殆禀山川之正气,而又习闻家法者深与!余初闻龙山方氏述宜人节行,复访之宜似得其详,宜似请为家传,爰书立如此云”。

    根据左霄先生的资料《抚宁县志》“中华民国二十年来知事表,八年(1919)左宗谔即左忠谔,安徽桐城县人,十月三十日到任,十一年(1922)八月二十日卸事”。这位左忠谔即左謇臣,左家大屋的主人,左謇臣嫡子左佰明一家二子二女在大屋居住,现后人住南京和滁州。左家大屋在北大街,五十年代经历私房改造,成为政府机构和民宅,六十年代是糖业烟酒公司。现在分别为文史界政协委员活动室,书协、摄协、美协、桐城诗社等办公与活动室,左家大屋以这种方式为大众服务,亦不失大家风范。

     仅以两首诗表达对王夫人节烈的崇敬和她后人璩夫人的敬重。《陈烈妇诗》,明杨士奇创作的歌行诗。杨士奇,江西泰和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任首辅二十一年。“结发为夫妻,调琴弄瑟两相宜。生谐同室居,死愿终不离。北风凉冽激庭树,中夜折我连理枝。死者无复荣,存者空何为。一双南湖锦翼鸟,雄先决起雌随之。嗟嗟东烈妇,金石真自持。”庄昶,明代官员、学者,时人称定山先生,江浦孝义(今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节妇》“二十夫君弃妾身,诸郎痴小舅姑贫。自甘薄命同衰叶,不扫蛾眉嫁别人。化石未成犹有泪,舞鸾虽在不惊尘。琐窗独向东风树,岁岁花开他自春”。写下这篇文章,我长嘘了一口气,掩卷远眺,漫漫长夜,总有一盏明灯,指引我黑暗之中总有光明。国史、家史、美德、懿行,前人的足迹已淹没在滚滚红尘中了,只有故纸堆里隐约有斑斑旧痕,让人在手指翻页的瞬间有余香飘过。


上一篇:本家兄弟
版权:蘧伯玉后裔宗亲会 电话:029-86790888备案许可证:陕ICP备17014801号-2技术支持:西安凤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