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6790888
新闻资讯

从君子蘧伯玉见知行合一

发布时间:2023/10/28 浏览量:3298

作者:李稳站立

      【 】:人立身处世,能做到知行合一的确需要具备非他人所及的条件,这样的人其中君子就是一类,而自古以来能真正被世人赞誉的君子也是屈指可数。

   何谓君子?君子的定义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变化。孔子是最早把君子定义从身份引入德道品质,君子定位丰富起来具有了情感和质要,潜移默化地改变。在孔子认知的君子世界里,公开赞美的君子有蘧伯玉和左丘明。吴公子季札同样赞美的君子第一人为蘧伯玉,“卫国多君子,其国无患”。孔子直言圣人无常师,结交君子与君子切磋相互学习这体现在孔子蘧伯玉的交往中。

    “知”为对世界事务有所深刻了解,理解,从层面触及到深处,由表及里;“行”为行动,出结果,见成效。“知行合一”,是在认知的前提下有目标地践行完成,执行到位。“知行合一”也为王阳明提出的古代哲学理论,是内心潜在的意识通过外在的实践自发完成。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蘧伯玉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华夏第一君子蘧伯玉一生的事迹诠释了君子的知行合一。

关键词】: 君子 孔子 蘧伯玉 知行合一

【正文】:君子蘧伯玉是个什么人?

东汉濮阳令高诱在《吕氏春秋》备注中:“伯玉,卫大夫蘧庄子无咎之子,谥曰成子。”

蘧伯玉(585年—前484),名瑗,子伯玉,卫国贤大夫,帝丘蘧村(今河南濮阳渠村)人。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十年居卫,九年居住蘧府。公元前489年后孔子经历了四处碰壁之苦,求仕施展理想抱负越来越失败迷茫,遂定居蘧村蘧伯玉家设帐授学,对蘧伯玉有了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二人亦师亦友,研讨人生,整理古籍,蘧村也成了儒家君子文化发源地和发祥地。

      关于君子,孔子对蘧伯玉有个总结性的论断出自于《论语 卫灵公》记载:“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是孔子对蘧伯玉中肯的评价,拉出了华夏第一君子蘧伯玉的事迹序幕,通过蘧伯玉印证了孔子对君子解读的标准。

,君子必须具备道。

    孔子说:“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主要是根据蘧伯玉在卫献公下位和复位这两件事上体现出的行动认知。卫献公历史上记载是昏庸无道的,忠诚的臣子面对昏君是束手无策。

     “《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献公……十八年,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日旰不召……二子怒……文子语蘧伯玉,伯玉曰:臣不知也。遂攻出献公。”又《左传》(鲁襄公十四年)称“卫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二子从之,不释皮冠而与之言。二子怒。孙文子入戚。孙蒯入使。公饮之酒,使大师歌《巧言》之卒章。……蒯惧,告文子。文子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并帑于戚,而入见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知也,大惧社稷之倾覆,将若之何?’对曰:‘君制其国,臣敢奸之?虽奸之,庸知愈乎?’遂行,从关出。”《左传》(鲁襄公二十六年)记载:“卫献公使子鲜为复,辞。敬姒强命之,对曰:‘君无信,臣惧不免。’敬姒曰:‘虽然,以吾故也。’许诺。初,献公使与宁喜言,宁喜曰:‘必子鲜在,不然必败。’故公使子鲜。子鲜不获命于敬姒,以公命与宁喜言曰:‘苟反,政由宁氏,祭则寡人。’宁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闻君之出,敢闻其入?’遂行,从近关出。”《东周列国志》说:“献公使宁喜独相卫国,……召蘧瑗于鲁,复其位。”其后献公又杀宁喜,卫国内部非常混乱。

    卫献公前后出入下位复位长达十多年事件中,“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蘧伯玉心怀有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反对内乱,求稳定,以德感化世人,自己重新被卫献公召回,才使卫国臣民走向平安。

二,君子耻独为君子

    蘧伯玉对君子也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君子之人,明达事理,尚贤礼让,耻独君子,为君子中之君子。

   子曰:“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耻独为君子。④

 《三国志》引谢承《后汉书》记载:()表学于同郡王畅,畅为南阳太守,行过于俭,表时年十七,进谏曰:‘奢不潜上,俭不逼下,盖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若不师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遗于世。’”又《张俭望门投止》称:“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后(遭诬陷逃亡在外)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忍执之乎?’钦因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何自专义?’……钦叹息而去。’按此两处所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文子完全相同,讲中庸,求和谐,证明先贤蘧伯玉的品德是高尚的,他在卫国虽然有很高的威望,但他从不突出个人显露自己,表现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反对唯我独尊的伟大精神。明人胡锭作《蘧公里》诗有“省身老何足,耻为君子独”之句,又可见蘧伯玉礼贤下士,不以君子自居的崇高人格。

  《礼记礼器》记载:“礼也者,反其所自生。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修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蘧伯玉曰:‘君子之人达。’故观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观其发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者。”按此所谓“君子之人达”,达为通达世事,明达事理。君子之人,达则兼善天下。蘧伯玉为君子,而又耻独为君子,修身养性,治国安邦,无所不达,不愧为古之名贤高杰。

   卫多君子,国无患也。卫国的长治久安,成为诸侯国中寿命最长的一个小强。和卫国多君子德才兼备,忠心辅佐密不可分的。《左传》记鲁襄公二十九年夏,有“吴公子季札适卫,说蘧瑗、史狗、史䲡、公子荆、公孙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史记吴太伯世家》和《水经注》亦称:“昔吴季札聘上国,至卫观典府,宾亭父畴,以卫多君子也。”

    所称“卫多君子”,就是指以蘧伯玉为首的一班贤大夫,团结一体,治国有方,从而保证了卫国当时的安定局面。君子不是独立的个体,君子蘧伯玉是用自身的高洁言行塑徳立人,一生脚踏实地践行“以徳治国 弗治之治”,进而影响别人。国内有稳定的君子团队,国外蘧伯玉和晋国的木门子高、郑国的子产、鲁国的孔子、彦阖、楚国的子皙,孔子的高徒等一帮人等都为正能量的磁场,吸引着大家一起做君子。当今社会正是需要集体的君子出现,繁荣君子文化,才能不会被排斥在悬崖峭壁上孤掌难鸣。

三,君子倡礼 诚信守笃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宫门蘧车”也名“不欺暗室”,深刻体现蘧伯玉自觉遵守礼制,诚实为人,表里如一。【典故出处】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公夫人》: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 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戏夫人日:“非也。”夫人酌觞再拜贺公。公日:“子何以贺寡人?”夫人日:“始妾独以卫有蘧伯玉尔,今卫复有与之齐者,是君有二贤臣也。国多贤臣,国之福也。妾是以贺。”公惊日:“善哉!”遂语夫人其实焉。从此事看出,虽然卫多君子,能被南子称作独一无二的贤臣,是贤臣中的贤臣。蘧伯玉是卫国有名的贤人,他做事光明磊落,为人公道正派,卫灵公也很信赖他。

四,君子知人善待

        《孔子家语子贡问》记载:“孔子在卫,司徒敬子卒,夫子吊焉。主人不哀,夫子哭不尽声而退。蘧伯玉请曰:‘卫鄙俗,不习丧礼,烦吾子辱相焉。’孔子许之,掘中雷而浴,毁灶而缀足,袭于床。及葬,毁宗而躐行也。出于大门,及墓,男子西面,妇人东面,既封而归殷道也。孔子行之,子游问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夫子变之矣。’孔子曰:‘非此之谓也,丧事则从其质而已矣。’”

   按此所载是说古代丧事礼仪,姑且无论,但从侧面可以了解到君子蘧伯玉善于用人。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称:“他日,灵公问阵。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飞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复如陈。”卫国当时,四面强国争战,急需加强“军旅之事”,以备阵战,而孔子却说“未之学也”,故灵公对孔子冷淡而不用。然而蘧伯玉因知孔子尝闻“俎豆之事”则顺其意使教丧礼,故孔子欣然答应而教之。这说明蘧伯玉善就人意,能取人之长,因才使用,而不强人所难。

五,君子寡过知非 与时俱进

   蘧伯玉之寡过知非:不断发现和改正自己的过失。

公元前484年,孔子离开了卫国蘧伯玉家蘧村回到鲁国。不久思念他的蘧伯玉就派使者去探望他,也讲下卫国近期发生的一些大事。

         孔子问:“夫子在干什么?”使者回答,“夫子在寡过知非呢。”子曰“使乎 使乎”。据《论语.宪问》记载:孔子对蘧伯玉”欲寡其过而未能“的品德赞叹不已,为千古圣贤真学问真血脉。欲寡其过体现了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未能寡过,则体现了改过没有止境的精神。知耻近乎勇,能够不断发现自己还有未改之过,就会更加努力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孔子家语·弟子行》说:外宽而内正,自极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盖蘧伯玉之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外表宽容而内心正直,让自己始终处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苛求别人,努力追求仁义,终身行善。这就是蘧伯玉的品行。

 《淮南子·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了凡四训》说: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由此可见,若能寡过知非,省身克己,则过失将不断减少,明德将日趋显现。

六,君子言而有信 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说苑复恩》记载:“蘧伯玉得罪于卫君,走而至晋。晋大夫木门子高者,蘧伯玉舍其家。居二年,卫君赦其罪而反之。木门子高使其子送之,止于境,蘧伯玉曰:‘鄙夫志之,子反矣。’木门子高后得罪于晋君,归蘧伯玉,伯玉言之卫君曰:‘晋之贤大夫木门子高得罪于晋君。愿君礼之。’于是卫君郊迎之境,以为上卿。”

    这个故事似发生在史鱼“尸谏”之前,当时蘧伯玉未被灵公起用,寄居在晋国木门子高之家。其后蘧伯玉应召回国得到灵公的重用,又引荐木门子高于卫国,同辅灵公之朝。⑿

七,君子怀德而行 行善积德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淮南子说山训》记载:“蘧伯玉以德化,公孙鞅以刑罪,所极一也。病者寝席,医者用针石,巫者用糈藉,所救钧也。”又《泰族训》称“故守不待渠堑而固,攻不待冲锋而拔,得贤之与失贤也。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天下莫能亡也;蘧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

 蘧伯玉以德化治国,以仁宁卫,堪称仁德君子。《孔子家语三恕》称:“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如此,则其国无患。

        君子怀德……人为徳性的最尊贵的实践者,“人者,其天地之徳,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礼运》),人的徳性最为尊贵,缺德而害人者,即使地位再高,金钱财富再多,外表再俊美,也是卑微的侏儒类令人所不耻。君子怀德的特征,落地执行力在于行善积德。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列传》中表达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意为君子不担心地位之低下,而害怕德行之浅薄;不以钱财紧缺为耻辱,却因德才贫乏而羞愧。

   百行以德为首,中国历来重视立德,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春秋时鲁国叔孙豹曾提出人生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强调立德为先。唐孔颖达对立德做出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可见,砥砺德行才能以身作则、垂范于世,实现济世救民的抱负。反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正如《周易·系辞下》所指出的,“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因此,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司马光也强调“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立德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建功立业之基。

    君子蘧伯玉在濮阳由古至今实践着德文化,蘧村集、蘧伯玉河、徳言。

   () 长期接纳孔子师徒和兴办蘧村集

         公元前489年,周游列国的孔子师徒从楚国回到了卫国蘧村长居。蘧伯玉已经96岁,年高体衰,叶落归根,不在朝廷施政,告老还乡回归老家蘧村安享晚年。一直到公元前484年孔子离开卫国归鲁,这长长的6年孔子在蘧村收徒讲学,整理经典。早在公元前493年孔子未到晋国投奔成赵简子曾经写下《陬操》“伤予道穷,翱翔于卫,复我旧卢,从吾所好,其乐足且。”可见卫之旧卢即为蘧村蘧伯玉家,蘧伯玉家族一部分变成了陈氏迁出成陈家寨村,留下一些空房子成了孔子师徒兴办的学堂。大名鼎鼎孔子带一帮师徒在蘧村的人气旺盛,每天由近及远村庄民众前来观看圣人越来越多,蘧伯玉和孔子,善于经商的子贡交流中谈到了集市交易的作用,决定向蘧村西北一村(今安邱村)借集,商讨成集由子贡安排,于是有了蘧村集,集市初有规模改善了当地生活,促进了农产品的交换。孔子师徒离开蘧村回鲁国不久,蘧伯玉病逝。蘧村村民就把八月初二蘧伯玉诞辰和二月十九忌辰做为庙会集市大会,蘧村纪念先贤盛行2500多年而不衰,这正是是蘧伯玉善徳所致。

(二) “蘧伯玉河”

        濮阳中原油田有条河原为蘧伯玉河,现名为“七百里河”,流经世景园与机厂之间。它“发源”于马颊河,是马颊河一股岔,根本没有七百里。据濮阳报社高级记者李冉考证,所谓“七百里河”其实原名叫蘧伯玉河,是卫国蘧伯玉时期所挖的一条人工河。油田总部一带是濮阳的低洼地,人称赵村坡,一到雨季就会积涝,为此主政的蘧伯玉就说服君主开挖了这条人工河,将积水排入这条河后赵村坡自此成为濮阳的一大粮仓。后人不知缘由,把蘧伯玉河口口相传,错传成了七百里河。

         君子敢于力争,担当责任,蘧伯玉多次说服卫君做善事,“七百里河”只是其之一。晋国曾经把侵占的戚城归还卫国,因为朝臣孔成子的主张,当时为了感激晋国卫灵公要去朝拜,被蘧伯玉劝谏阻止。

          公叔戌据蒲邑叛乱,公元前493年困住孔子师徒强行拉拢,孔子脱险后鼓励卫灵公讨伐蒲邑叛臣头目。是蘧伯玉阻止了卫灵公动用军事,免除了蒲邑公叔戌和蒲邑人的灾难。蘧伯玉和公叔戌的父亲公叔文子(公叔发)同凳瑕丘,讽谕阻止公叔文子在瑕丘建坟毁坏良田,同为卫国君子的蘧伯玉自然得到公叔戌的敬重和幸免于难的感激。

          以上都是君子蘧伯玉的爱国爱民之举不以战争解决问题,是徳性在闪光,促使着他去完成。公叔戌最为感激蘧伯玉,蘧子病逝后,公叔戌等人在蒲邑东南方建造了纪念坟。东汉班昭《东征赋》云“……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

   () 蘧村“徳言”

          每个地方有特殊的语言传承,而蘧村因为君子“徳圣”蘧伯玉留下的“徳”言实在奇妙。现在以濮阳县蘧村(渠村)为中心方圆十公里,向周边蔓延包括山东东明县菜园集乡(庄子故里)、长垣市赵堤镇、滑县桑村乡,尤其濮阳地区渠村乡、海通乡等地,人、物、民俗、心态等多以“de”后缀。蘧伯玉世称蘧子,德圣,一生主张以徳治国弗治之治”,de”音为德”,人们给人和物等赋予了美好的情感和寄托。譬如,人物:(1)妗徳(妗子)、大舅德(大舅子)、小叔德(小叔子)、婶徳(婶子 婶母)、小姨徳(小阿姨) ,混徳(混子)、 孩德(孩子) (2)、物品:筐徳(筐子)、车德(车子)、骡徳(骡子)(3)、对男性人,亲邻朋友直呼其名排行一字后缀“德”,如, A、李站立,“大立徳” B、房石海,“二海徳”C、房石峰,“三峰徳” (4)、生活习惯:“酒喝徳(够 、好)了冇有?” “玩徳(开心)了……” “坐摩托兜风真徳徳(快乐)

          重徳之人自然对于缺徳愤怒和失望,孔子和蘧伯玉讨论南子招摇过市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吾未见好徳如好色也”(《论语.子罕》)。带着对卫灵公的深刻失望,孔子于是离开卫国蘧伯玉家去了曹国,然后又到了宋国。现今社会德不配位者屡见不鲜,被岁岁年年纪检委拿下的官员越来越多。

    八、自设隐括,以善终身

  《大戴礼卫将军文子》记载:“孔子曰:……其为人之渊泉也,多闻而难诞也。不内辞,足以没世。国家有道,其言足以生;国家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提伯华之行也。外宽内直,自设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于人。以善存,亡汲汲,盖蘧伯玉之行也。……”

        《孔子家语弟子行》内称:“孔子曰:……其为人之渊源也,多闻而难诞,内植足以没其世,国家有道,其言足以治;无道,其默足以生,盖铜鞮伯华之行也。外宽而内正,自拯于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盖蘧伯玉之行也。

         《礼记檀弓上》记载:()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死哉我欲焉。’蘧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按此所谓“瑕丘”,为古代小地名。清人李符清《瑕丘记》称:“开州古为卫地,城南十八里曰瑕丘,即《檀弓》所载公叔文子与蘧伯玉同升处也。……遥望丘高数寻,岿然独峙。至其隈,林木交荫,清流环绕。度以石桥,立寺门,四野空旷,千里在目。……开境界中州,其地率平衍,无崇山峻岭、大陵高阜,兹丘独负土而起,诚盛景也。丘纵横十五丈,西附小丘,斜通略约,中有宫有庙,独无文、伯玉祠,亦无游人憩息之所。意甚歉然,因建二贤祠于丘东,并构层轩于小丘上。四窗洞阔,可以宴息游览,洵足乐矣。昔文子曰:‘乐则斯丘。’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其意,盖有讽焉,以乐之私于己也。夫为牧民者当以民之乐为乐,而不自乐其乐。……”当时蘧伯玉只是与公叔文子开个玩笑,说明二人关系亲密,并无其他深义。以蘧伯玉的为人谨慎,他决不会讽刺文子使其不乐。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对于君子蘧伯玉后世之人多学而时习之。明万历年间生人任宅心诗歌《君子村》:“莫向蘧村问夙猷,松杉犹带旧风流。知非五十人如在,花村花开忆胜游。”任宅心,字含真,顺治年间岁贡,洧川县训导,升河内教谕,颇有政绩,“实训课,鼓舞士风”,居官多义助,九十一岁离任时,士民攀辕送者盈道,一百零二岁卒。有《怡情诗稿》问世,他对蘧村的蘧伯玉是充满了深深的敬仰。

     清康熙年间举人张汉,曾经写下过《己丑元日》 :“屠苏满载劳征鞭,又饮春风驿路前。异海波悬三岛外,长安日近五云边。纵横骑拥探花客,下上光澄积雪天。何处蘧村还借问,恐惭老大负行年。”一句“何处蘧村还借问,恐惭老大负行年”,道出了中举后的他立志向君子蘧伯玉学习不辜负人生而虚度年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清雍正时期,张汉因为举报田文镜“匿灾案”而得罪上司被免职罢官。张汉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仍然潜心学习,修心怀德求才,到乾隆时期(公元1736年),再度科举成功,被朝廷任命效力朝廷。于是张汉写下了《蘧伯玉故里》:“昔年至斯里,吾年过五十。今年至斯里,六十年将及。知非吾未能,知化吾未得。悠悠长岁年,尚敢求官职。所欣际圣明,胜遭危乱国。进贤喜相知,得遂史蝤直。未老得余生,勉焉备驱役。”诗歌说明了张汉两次拜访蘧伯玉故里蘧村,表达了对蘧伯玉和史蝤两位先贤的敬重,同时感恩朝廷能重新任用,自己像君子蘧伯玉那样得到“史鱼尸谏”而官复原职为民造福的庆幸。

      再回顾清嘉庆年间开州知州李符清写下《伯玉墓》:“在州城南五十里处蘧村。相近有台,名超然台,俗名八里堌堆,为伯玉游处。卫国多君子,知非独莫攀。学成惟寡过,修德似为山。千载蘧村路,高坟落照间。超然台自古,十仞仰贤关。”李符清对蘧伯玉是何其清醒认知,“卫国多君子,知非独莫攀。学成惟寡过,修德似为山。”,向伟大的君子蘧伯玉先贤学习“修德似为山”。李符清在开州上任期间,为开州兴修水利,水灾时开仓济民,安抚百姓,编撰了《开州志》。在瑕丘为蘧伯玉和公叔文子立碑建设“二贤祠”,在蘧村重修蘧子墓,减免蘧村村民税收。源于李符清对君子学习的知行合一,他取得的成就深受开州人民爱戴。⒄

    俱往矣, 数君子人物,还看今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做君子首要责任需要引领风气,脚踏实地地做事,好好做人,做个好人。君子能知行合一,学君子者欲做君子者也为知行合一。普通的人往往不知自己错误,而难以寡过知非纠正自己。

    叙利亚是被战争强权蹂躏满目疮痍的亚洲国家,备受全球瞩目的第19届杭州亚运会,叙利亚从国家总统夫妇到8名运动员收获到了我们中国国际化的高规格礼遇,这是君子风范伟大的国度给予他们的感动和幸福,知音与砥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中国既然承诺了帮助叙利亚,就“信以成之”。

    人为君子不是仅仅为男子所专享,女子同样可以学习君子做君子。这次杭州亚运会运动员吴艳妮因为强跑被罚成绩取消比赛成绩事件,上了热搜。吴艳妮起初是申诉认为身边印度自己选手影响了她,后来就公开致歉,拥抱祝福冠军林雨薇,这就是高度的反省精神,为她将来新的比赛做成功创造条件。鲁迅先生说“不为最先 不耻最后”。

    “寡过知非”的君子知行合一精神也体现在天才跳水少女全红婵身上,自从她日本东京奥运会获得冠军后,其名声如日中天,但参赛前多次输给伙伴兼对手陈芋汐,她在教练的指导下不断反思调整提高自己,今年103日以438.20分傲人成绩最终夺得杭州亚运会的冠军,翻盘反转绝杀最强对手陈芋汐。

    学君子,做君子,知行合一非一朝一夕之成,也非朝令夕改做梦君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

李稳站立,原名李站立。70后作家,蘧伯玉文化研究者,河南濮阳人,武警部队退役,现为立稳良爱礼品(杭州)有限公司法人。



上一篇:蘧子故里蘧村
下一篇:文明的脚步
版权:蘧伯玉后裔宗亲会 电话:029-86790888备案许可证:陕ICP备17014801号-2技术支持:西安凤巢网络